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访谈实录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第六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嘉宾:

时间:2019-10-29

摘要: 11月28日下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19年第七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泽群向媒体介绍了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有关情况。

我要发言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第六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10月29日下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19年第六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项磊向媒体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关情况及全省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省厅大气环境处(应对气候变化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相关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李祥龙主持。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第六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项磊,大气环境处处长顾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副处长赵光慧,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副站长於国兵。

今天项磊副厅长将向大家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关情况及全省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之后将回答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

首先,请项磊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项磊副厅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主要向大家通报下今年以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关情况及全省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今年以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关情况

(一)

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10月28日,全省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全省16市PM10平均浓度为6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为了加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工作调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安徽实际,制定实施“五控”措施(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印发《安徽省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各市上报燃煤锅炉治理淘汰、重污染企业搬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等重点项目共4284个。省大气办每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并通报各市存在的问题,截止9月底,全省已整治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4078个,完成率为95.2%。

二是启动强化督查,圆满完成2018-2019年度秋冬季攻坚目标任务。参照生态环境部做法,启动了我省史上规模最大、执法最严、效果最好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秋冬季期间共开展7轮督查,检查污染源点位5149处,发现存在环境问题污染源1433处,交办突出环境问题5批次250个,曝光典型环境问题4批次20个,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涉气”问题。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3.9微克/立方米,比2017-2018年秋冬季下降8.2%,重污染天数较同期减少52天,圆满完成攻坚目标。

三是实施精准帮扶,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今年7月26日,启动2019-2020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目前已开展2轮次监督帮扶,共检查污染源点位854处,发现存在环境问题污染源528处,问题发现率高达61.8%,督促各地及各有关企业解决了突出涉气环境问题。9月23日接到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紧急将宣城、铜陵、安庆帮扶组调派至亳州、宿州、阜阳,联合淮北、淮南驻点督察组,完成对皖北6市重污染应急监督帮扶全覆盖,有效应对了9月27-30日污染团过境。

四是坚持分类指导,会诊重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针对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形势,我们组织环科院、监测中心等业务骨干深入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的阜阳、亳州、六安、淮南、淮北、滁州、铜陵等7市开展调研指导,并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反馈了意见,为各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找病因、开药方”,提高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细做实,实现了“一市一策”,有效扭转了部分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不利局面。

五是强化综合施策,推进柴油货车治理。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安徽省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7月1日提前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新标准。加强与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作,严厉打击生产、进口、销售不达标车辆违法行为,严防排放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严厉查处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

六是实施公开约谈,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9月4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开约谈了1-8月空气质量不降反升、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全省空气质量改善的铜陵、滁州两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要求两市认清形势,保持韧劲,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遏制空气质量恶化趋势。

(二)

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形势异常严峻。根据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今年我省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需下降14.4%,目前仅比2015年同期下降13.3%;皖北四市PM2.5平均浓度普遍处于高位,改善成效不明显。

二是煤炭消费量总量不降反升。2019年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12406万吨,比2015年同期增加1333万吨,增长12.04%。

三是运输结构调整仍然滞后。2019年上半年,我省水运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公转铁”进展较慢,铁路占比仅为1.96%,运输结构仍然不优。

四是大气污染防治管控长效机制未能健全。部分市对辖区内突出大气问题底数不清,科学精准施策水平亟需提升;一些行业部门环保责任意识不到位,主动作为少,被动应对多,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力度减弱,黑加油站打击偏软,油品质量抽测频次少,柴油货车排放超标处罚数不少市为零。

五是部分市大气污染防治面上工作仍有需补缺补差。散煤销售使用、散乱污企业排查不彻底,查处不到位;秸杆焚烧屡禁不止。如淮南市对矸石、煤泥处置与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扬尘治理不力,刚刚被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曝光,其他有煤矿的市此类问题都有存在;六安等市秸秆禁烧反弹明显,特别是近日被生态环境部通报。

(三)

下一步重点工作

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省将保持定力,加强调度,强化督查,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任务,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将主要采取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一是重点实施重大专项行动。以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等重大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淘汰等主要工作。

二是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按照生态环境部部署,开展长三角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对标周边省市,对产业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各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三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兄弟省市区域应急联动,依托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联合预测预警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夯实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在确保重污染有效削峰的同时,鼓励加大环保改造投入,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四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继续按月调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紧抓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大气污染强化监督帮扶,对空气质量改善落后的、重点任务推进缓慢的进行约谈问责。

五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技术支撑。督促尚未完成编制源清单和源解析的市加快进度,实现信息共享,实施精准治污。修订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标准,正在着手修订《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积极参与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推进标准规范管理。

二、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

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可控

截至10月10日,我省现有核技术利用单位2499家,通信基站72000座,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单位8家;已实现连续2242天无辐射事故。

截至2019年10月,全省累积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平均值为99纳戈瑞/小时,范围为64~128纳戈瑞/小时;境内的长江、淮河和巢湖流域水体中的总阿尔法放射性水平小于0.06贝克/升,总贝塔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10~0.25贝克/升,总铀含量范围为0.44~0.89微克/升;全省土壤监测点中铀-238含量范围为34.8~60贝克/千克,钍-232含量范围为44.1~61贝克/千克,镭-226含量范围为22.3~46.6贝克/千克,钾-40含量范围为353~692贝克/千克,铯-137含量小于3.1贝克/千克;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大气、地表水以及土壤的辐射水平处于正常本底水平。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辐射应急体系建设。继2017年开展全国首次无脚本省级应急演练后,去年又在全国首次采取不打招呼、突击性实战演练的方式在安庆等3市开展了模拟放射源丢失的应急演练,对铜陵等3市开展了事故报告、舆情应对的演练,相关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演练任务。今年专项演练方案已拟定,将选定三个市进行无脚本演练。

二是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我省一直把放射源安全监管做为重中之重,做到高活度源“不闲置”,高风险源“防丢失”。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今年6月召开了全省高风险放射源实时监控工作推进会,要求用源单位安装监控终端,今年年底前将实现所有移动放射源使用全过程监控。同时,对马钢闲置的高活度放射源积极协调送至外省有资质单位收贮。今年8月至9月,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派出3099人次对219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了放射源清查和辐射安全检查,基本摸清了放射源安全状况。今年以来,我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收贮低活度放射源149枚,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收贮完成率和规定时间完成率均为100%。

(二)

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辐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按照“项目评审规范化、监管结果标准化、监管手段常态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项目评审、安全监管等方面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环评审批、监督检查程序等工作。

二是加强辐射应急能力建设。继续提高各市、县应对辐射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今年要指导所有县(市)完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同时,采取培训、现场帮扶等方式加强市、县两级辐射应急监测能力提升。

三是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制订《安徽省辐射安全监管重点企业名录》,建立完善辐射项目“双随机”抽查、监督性监测、专项检查并举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高风险源单位和移动探伤等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放射性同位素生产销售活动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辐射环境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核与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知识宣传,加大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努力提升公众核与辐射认知水平。加强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辐射安全意识,努力实现“合法、安全”为核心的核与辐射安全文化渗透到每个辐射工作单位的宣传目标。

主持人

谢谢项磊副厅长,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媒体记者

项磊副厅长你好,进入秋冬季以来,我省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弱风、静稳天气,那么在10月份,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什么针对性措施呢?

项磊副厅长

10月份以来,我省气象条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太理想,本月中旬我省受均压场控制,气温偏高,扩散条件较差,使得本地污染物累积作用显著。为此,我省一方面加强调度,要求各地积极组织巡查,加强监管,重点关注秸秆焚烧火点以及各类扬尘污染、高架源污染,重点地市每日报送检查情况;另一方面在本月中旬我厅派出第三轮大气监督帮扶组,分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滞后的合肥、蚌埠、宣城、铜陵、池州、安庆6市,重点关注“控气”、“控尘”、“控烧”工作;本月下旬,受弱冷空气影响,我省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短时中、重度污染天气过程,我厅在此次过程来临前及时组织联合会商,研判污染物累积形势,并及时向有关各市发出预警,为重污染过程削峰争取时间。

媒体记者

我是人民数字记者,我想请问顾群处长,现在距离年底只有2个月的时间,针对我省面临的严峻形势,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顾群处长

目前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形势的确非常严峻,但从前期我省部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验来看,只要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我们是有信心完成年度目标的。为此,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全面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秋冬季综合攻坚任务完成,通过倒逼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提标改造,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继续开展不间断大气强化监督帮扶,并督促地市强化巡查执法,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尤其是“散乱污”、城市散煤使用的查处力度,对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要立行立改,逐一销号;三是落实精细化、差异化管控,进一步完善“一企一策”,合理制定提标改造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积极主动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

媒体记者

我是新浪安徽的记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具体内容有哪些?谢谢

赵光慧副处长

我国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称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当时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由卫生部门承担。2003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编办17号文《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的颁布实施,辐射安全监管由卫生部门转为生态环境部门承担。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方式有别于一般建设项目,实行的是全过程监管,对放射源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跟踪。即从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退役等全过程监督管理。对核技术利用单位和放射源两条线并行管理,即对静的单位采取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关注单位的场所、设备、人员、技术、管理制度等等:对动的放射源(放射性物质)实行对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即对其转让、转移、进出口实行审批、备案制度,重点关注放射源的去向,确保合法安全。对废旧放射源要求送贮或返回原厂家。

对辐射类项目主要基于风险的分类,分级监管。放射源分为I-V类,射线装置分为I_III类,非密封工作场所分为甲乙丙级。在环评审批上,根据风险等级,生态环境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承担审批任务。在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上,法律上要求实行两级发证,即生态环境部核发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I类放射源、销售和使用I类射线装置单位的许可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核发其他类型辐射安全许可证,但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委托下级部门发证。在日常监管上实行四级监管,即发证部门负主要监管责任,市县对上级发证单位以督促落实和整改要求为主。

目前,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基本情况与国家整体要求一致,省级负责II、III类放射源、II类射线装置的各项审批管理,市局负责IV、V类放射源、III类射线装置以及部分II类射线装置的审批。省级负责238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日常监管,省辐射站负责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事故应急、放射性废物的收贮。各市生态环境局监察支队负责市级监管项目的监察执法和行政处罚。刚才在项副厅长的介绍中已详细介绍了今年监管的一些举措,在此不再赘述。

媒体记者

我是安徽卫视记者,环境中辐射的来源有哪些?辐射环境质量信息是如何获取的?

於国兵副站长

环境中的天然电离辐射源主要包括来自地壳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及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是指从地球形成开始一直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在环境(水、大气、土壤等)中到处存在,包括在人体内也存在。环境中除了天然辐射源,还存在人工电离辐射源,人工辐射源主要包括核武器试验和生产、核能生产、以及核与辐射技术在医学诊断与治疗、科学研究、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几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省辐射站通过对分布在全省的辐射环境监测点位进行采样、分析后获得的,测量方式采用实验室分析为主,自动测量为辅的方式。

主持人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