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秋厅长生态安徽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信息来源: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发布日期:2018-01-25 17:03点击次数:

(2018年1月24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在省“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给予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全省环保系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为目标,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领域有所好转。总体表现为四个“新”。

   一、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生态环保工作新格局

    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主任的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强力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出台《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和《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生态环保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省政府关于2015—2016年度全省环保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组织开展“一法一条例”(环保法和安徽省环保条例)和“一法一办法”(固废法和安徽省实施办法)执法检查,省人大城建环资委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江淮环保世纪行”;省政协就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农村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协商;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广大公众广泛参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并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全省上下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思想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新格局。

    二、谋实谋细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新举措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实施“大气十条”和2017年蓝天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工业、扬尘、机动车等重点污染源开展整治,对火电、钢铁、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实施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全省20万千瓦以上在运煤电机组、共4273万千瓦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省级投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资金达20.8亿元,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环保部卫星监测火点数逐年大幅下降(2017年全省秸秆焚烧火点93个,位于全国第14位)。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的燃煤小锅炉8467台,计11342蒸吨,市、县建成区全部淘汰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81.38万辆,实施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针对去年冬季空气质量的严峻形势,各地均制定了超常规措施工作方案,编制应急减排清单,实施错峰生产;同时,加大省级督查力度,从2017年11月开始派出多个督查暗访组,实施三轮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督导和驻点督查;每日向各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发送空气质量等信息,组织环境监测、应急、科研等部门会商研判,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有力推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水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实施“水十条”,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共建成投运137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26.74万吨;加快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全省217个黑臭水体已有137个达到“不黑不臭”的目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63.1%,合肥市4个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县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16个地级市均已建成备用水源;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排查发现的29个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全面落实河长制,截至2017年9月,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已建立。全省25个不达标水体全部完成达标方案编制,2017年先后对连续3个月不达标的合肥市十五里河、双桥河、马鞍山市采石河实施流域涉水项目环评限批,目前,已对马鞍山市采石河解除限批。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积极推进“土十条”实施,公布24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和进口固废企业专项整治。

    三、扎实推动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呈现新亮点

    在落实推动环保督察方面,全省制定形成了省、16个市、16个省直单位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1+16+16”整改方案体系,压茬推进整改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省问题清单中的14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86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组织开展了三批省级环保督察,2017年5月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有力促进了环保工作从督企到督政与督企并举的转变。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方面,开创性地建立了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包保一个市,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领导分别包保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切实推动了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在生态保护方面,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宣城市、金寨县、绩溪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旌德县被命名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皖浙两省新安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入选2015年中央改革办评选的全国十大改革案例,2016年9月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功举办全国第一个由政府部门主导主办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环境执法方面,2015年环保法颁布实施后,全省适用环保法配套办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的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保持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其中,2017年全省适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处案件3013件,同比增长61.1%,位居全国第四位,多次获得环保部通报表扬。

    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取得新成效

    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经测算,2017年也可顺利完成任务。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平均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1.1%,圆满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确定的目标任务。水体水质逐年好转,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逐年增加,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逐年下降;省辖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由中度污染减轻为轻度污染,巢湖湖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西半湖富营养状态由中度改善至轻度,巢湖蓝藻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省辖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为优。2017年9月,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为87.36%,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质量好于2016年,环境绿化、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噪声防治、光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防治满意率超过八成。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具体体现,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面临的压力依然十分艰巨,如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淮河流域部分支流水质较差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一些地方贯彻落实生态环保决策部署还不够深入扎实,环保责任传导仍存在层层递减现象等。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污染防治作为2020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勾画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盼日益强烈,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支持度、理解度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也更加主动,这些都为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增添了强大动力。

    李国英省长在本次人代会上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作为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2018年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一是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行动,持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五是继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惩治力度,积极做好环境应急和风险防控工作。六是以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
文件下载